蘭嶼八代灣
位於蘭嶼饅頭岩和老人岩之間的八代灣是雅美傳統捕魚的主要魚場,這裡的海底地形是一個緩慢下降的斜坡,在海床上長滿了各式各樣的軟珊瑚,綿延無際,潛水同好還將這裡稱為錦繡花園,可見珊瑚生長之茂密。
在八代灣水深約四十公尺的海底有一艘巨大的沉船,船體還相當完整,上面長滿了海扇和海雞頭珊瑚,各種大大小小的魚群就在船艙中游動,非常壯觀。位於蘭嶼西側的八代灣因為山勢的關係,灣內以波平浪靜著稱。早先因為運載原木的船隻沈落於此,所以形成了優良的大型人工魚礁,船殼上充滿各類珊瑚,或是一些神秘的海中生物。由於美麗的海底景觀,加上豐富的海洋資源,這裡成為蘭嶼浮潛的最佳去處。

蘭嶼老人岩
由於蘭嶼是一個火山島,因此火山噴發碎屑岩或集塊岩所形成的岩層遍佈全島,經由風化差別侵蝕作用的結果,常呈崢崎怪異的風貌,在大自然的精心雕琢下,栩栩如生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大家所沿用的名稱,是國民政府為了開發本地所命名的,但實際上世居於此的族人,早就為這些石頭賦予更有意義的名字了

蘭嶼海蝕洞
海蝕洞--「柔能克剛」的最佳詮釋。「滴水可以穿石」,但需要時間。蘭嶼島上的特殊地形就彷彿「時光隧道」,將帶領著我們走過從前、見證大自然的力量。
這部分的岩塊在海裡原本只有一些小裂縫,當蘭嶼在上升的過程中,這些小裂縫在強烈的東北季風,挾帶萬馬奔騰的巨浪不斷拍擊之下,逐漸被侵蝕形成大岩洞,後來地殼隆起,就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景觀。

蘭嶼小天池
蘭嶼小天池在蘭嶼燈塔附近,是一個小火山口,海拔374公尺,池水清澈、人跡罕至,充滿神秘色彩,通常雅美人進入時會以五結芒擦拭身體。
由於甚少人來到這裡,所以一個人高的草,幾乎掩埋了去小天池的路。
天池面積不大,圓圓的池子,蠻可愛的。但其水量會隨著季節有所變化。雨季時,水位高漲,幾乎無立足之地;非雨季則有乾涸之虞。

蘭嶼紅頭溪
蘭嶼沒有海岸平地,溪流都很短,最長的溪流也不到五公里,以中央高地為中心,呈放射狀水系。為雅美族人重要的飲水和芋田灌溉的源流。
各溪多急湍,下游礫石磊磊,溪水常成伏流,各溪大致呈V字形之峽谷地形。
靠近部落的溪流,是最重要的水源,除灌溉外,更是日常生活所必須,可以說,「溪流」是孕育雅美人的生命源頭。
赤足踏在沁涼清澈的溪水中,尋訪溪流的源頭,沿途有林蔭夾岸、巨石磊磊、以及婉轉鳥鳴,宛若絕世的桃花源。
蘭嶼野銀村
野銀原意是指本族祖先來自巴丹島, 雅美語稱Valino為「馬鞍藤」之意。
傳說很早以前全島均生長著馬鞍藤, 甚至連至巴丹群島。後來因為兩地人發生爭吵,漸漸海陸之間分離,自然相連之藤也斷了。
野銀村為雅美文化保留區,村內到處呈現優異技術的獨木舟與傳統住屋,雕刻品是部落內之特產。蘭嶼目前現代化腳步十分快速,除野銀區尚保留完整傳統村落建築外,其餘各村均已逐步以國民住宅取代原有住屋。
蘭嶼水芋田
蘭嶼水芋生產面積由於受雅美族人生活習俗的影響,缺乏面積概念,芋田常被分成細小坵塊,每一塊又有多人共有,在生產管理上形成困難。
達悟人種的水芋有兩種,一為紅梗水芋,另一為水芋。是約六百年前隨著達悟人由南洋所帶來的。蘭嶼多山、平原少,土壤為貧瘠的紅土,故其耕作受到極大限制。為求溫飽,必須種植高澱粉質、易生長、不太費工夫照顧的地瓜、芋頭,因此為傳統的主食。
在新屋落成、新船下水和許多祭儀上,水芋都被當作獻禮,稱為「禮芋」;而擁有水田的面積大小,及水田經營管理是否良善,更被當做家族興旺及勤勞與否的象徵。如果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,每一家的水田都有自己的特色:有人搭了休息用的涼亭;有的人兼種檳榔…,因為,把水田照顧好,不僅僅是為了生活,它還關乎面子問題呢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