墾丁社頂
社頂自然公園位於墾丁森林遊樂區旁。本區為原始之高位珊瑚礁群,多為原始珊瑚植被;全區共有鐘乳石洞約二十處,步道採原始型態,已有涼亭兩座,視野廣闊,可眺望太平洋、鵝鑾鼻、貓鼻頭景緻。
長在礁石上的樹木由於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,被雕塑成自然盆景狀,實在令人讚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。園內並有豐富的動植物,數處視野良好,綠草如茵的草生地,及珊瑚礁岩裂縫造成的一線天景觀,極具觀賞價值。全區共有二十餘處石灰岩洞,可見到鐘乳石、石筍、石柱等石灰岩洞的精髓。

龍磐風吹沙
風吹沙為東海岸鵝鑾鼻與佳樂水兩遊憩區之中間站,其鄰近皆屬於珊瑚礁岩。東北季風將太平洋沿岸海灘上的沙子,吹向龍磐台地,並在台地凹溝堆積,形成「沙河」,甚至跨越台地西側的船帆石後方,形成著名的景觀「風吹沙」。隔年春夏,沙子因風向改變,又沿沙河逆向吹回海邊,年復一年,周而復始。
鵝鸞鼻海岸
鵝鸞鼻位於台灣最南端,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遙遙相望。「鵝鸞」是排灣族語「帆」的譯音,因附近之香焦灣有石似船帆, 所以取此名,加以該地形若突鼻,故稱鵝鑾鼻。「鼻」乃岬角之稱。
由於沿海日光強,海水清澈,適於珊瑚礁海岸地形:珊瑚是熱帶淺海生物。其生存環境要在海水溫度25~30℃之間;鹽度介於千分之27~38之間;水深在40公尺內;海水清澈;海流旺盛;浮游生物豐富。沿海具備這些條件,故多珊瑚礁海岸地形。

墾丁貝殼沙海灘
白沙灣是夾在富貴角和麟山鼻之間的灣澳,海水潮流在沿岸將砂堆積舖展而成。
此處的砂依顏色可大致區分成三種:白色、黃色、黑色。黃色的砂是石英砂,由河流沖刷而來,黑色的砂則是黑灰色的火山岩風化而成,白色部份則是「貝殼砂」,由海浪將淺海的珊瑚礁、貝殼打碎,捲帶上岸,由於貝殼砂較輕,在海水風浪作用之下,貝殼砂覆蓋在其他的砂之上,於是呈現一片白色沙灘的景觀。

九棚沙漠
九棚沙漠又名港仔大沙漠,位於恆春半島東岸、港仔村內海邊、九棚溪出海口的沙灘後面,因氣候乾燥、少植物覆蓋且常年受風吹撫,故形成沙漠。面積十分廣大,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沙漠景觀。與車城海口沙漠頗為類似,但規模更大。因為正面受東北季風影響,此地地形不斷改變,沙上所產生的沙紋,千變萬化十分豐富,配上枯乾的木麻黃,成為獨特、富有沙漠氣息的景色。秋、冬、春三季到此漫步,碧海白沙,還算愜意;而夏天此地烈陽高照,其酷熱的天氣有如弋壁。


牡丹水庫
乃是台灣目前造價最高的水庫,建設的規模宏大,由鵝卵石堆砌而成的牡丹水庫,乃是為了解決屏南地區民眾農業用水及恆春半島觀光事業所建的,於民國84年時完工啟用。其匯聚四溪上游汝仍溪與牡丹溪流的水流,總蓄水量約為3700萬噸,足以滿足恆春半島所有用水到民國110年。
水壩主體包括取水口、大壩及溢洪道,規模雄偉,遊客若到達水庫時,直接登上壩頂,一覽集水區四周之碧海、藍天、青山,實令人心曠神怡。那氣勢磅礡的溢洪道,更讓人感到這宏偉的建設工程之偉大。
牡丹水庫的風景相當原始也相當美麗,會讓人有著心曠神宜的感受,在往牡丹水庫的路上您也會欣賞到傳統原住名的建築物與部落。及幾家提供排灣族風味餐的山店,時間不趕的您,不妨嘗試一下風味獨特的原住民料理。